analysis新聞解析

您好~您尚未登入    

罵「你這個垃圾」 法官:負評應容忍判無罪

2016-07-06

  • 案例事實

      新竹市1名謝姓男子與袁姓男子是新竹市同社區大樓住戶,2人去年11月間對社區事務有不同看法,因而發生口角,謝男一時氣憤,對袁男說了一句「你這個垃圾」,袁男覺人格遭辱,調閱監視器影像,並提出公然侮辱告訴。但法官認為,應是謝男宣洩情緒的口頭禪或發語詞,不是所有負評就構成犯罪,日前因此判決無罪。

 

(圖片引自蘋果日報)

 新聞來源
  • 法學小教室

      本案法官認為,憲法保障人民言論的自由,若法官在認定公然侮辱罪的處罰範圍上,無限制地放大,將影響言論自由的保障。人類群體生活,對於其他人行為可以適當的評價,國家應給予適當保障。

  亦言之,評價包含正面及負面,人與人溝通若只能選擇正面評價,已嚴重違反一般常情及言論自由的價值選擇,是不足取的;況且,不是所有負評就構成犯罪,仍須審酌事件現場狀況、當事人主觀犯意等等情況綜合觀之,因此本案法官認行為人之行為並非計畫性行為,僅係臨時性、偶一為之,是被告應為一時渲洩情緒之口頭禪或發語詞,不能推斷被告有 「真正明顯的強烈惡意」的主觀犯意,與構成要件不合,因此判決無罪。

  惟本件雖然沒有刑事責任,但當事人並非不得依民事法上損害賠償責任,向行為人主張人格權之損害賠償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  • 法規小辭典

民法第18條

人格權受有侵害時,得請求法院除去其侵害;有受侵害之虞時,得請求防止之。前項情形,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,得請求損害賠償或慰撫金。

 

民法第195條

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、健康、名譽、自由、信用、隱私、貞操,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,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,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。其名譽被侵害者,並得請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。
前項請求權,不得讓與或繼承。但以金額賠償之請求權已依契約承諾,或已起訴者,不在此限。
前二項規定,於不法侵害他人基於父、母、子、女或配偶關係之身分法益而情節重大者,準用之。

 

Share this :

其他文章

日期 標題
2016-11-24 他罵亞洲車神像「魏應充賣假油」 判賠15萬